所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而李勇也没有要求大家全都公开,不愿露面的就不露面了,只要他这边记着一份,那些人也不担心他会说出去。
说出去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在另一方面李勇也在积极与另一部分武装取得联系,这就是为了更长远的考量了,只是这个就没法写出来了。
而这时候,随着时间的发展,外部的形势也终于恶化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七月末,北平、天津先后失陷;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沪市虹桥机场警戒线,被守军击毙。
日方便立刻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
13日,国军奋起反击,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沪市发动进攻。
国内军队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8月30日,宝山保卫战爆发,国民革命军第18军98师293旅583团第3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部与敌鏖战七日七夜,终因寡不敌众,血洒疆场,壮烈殉国,时年28岁。
但姚之死非但没有击垮沪市军民抗战的斗志,反倒令内外上下凝聚一心。
这其中,以“爱国记者”何书桓为首,在多位爱国人士资助下创办的《战报》的宣传效果不可忽略。
同样的,李勇建立的这个联络点,在此时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只是这样的情况日军不可能一点察觉没有,或者应该说他们可能早就已经盯上了李勇,只是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也一直引而不发。
为了避免直接牵连到依萍她们,李勇也是及时带着联络站一起转移并转到了地下。
这时候他在各租界的人脉关系,以及他手底下那支地下势力开始发挥作用。
甚至借着这个机会,他还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沪市现在最大的黑帮是谁?
毫无疑问是杜月笙,秦五爷在他面前不够看,李勇对比他也欠缺了不少发展的底蕴。
不过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募集委员会主任的杜月笙,一定程度上与李勇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只要处理得好,双方也可以井水不犯河水。
事实上,李勇没有通过贸易公司和洋人的关系将触角伸到各处码头这些相当于是杜月笙等黑大佬的自留地,已经算是一种示好了。
在这种时候,携手抗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可以暂且放一边。
当然,李勇知道按照目前的情况,还是无法阻止日寇铁蹄踏入沪市的进程。
等日军占领后,接下来的斗争形势会更加严峻,甚至他以后和依萍她们见面都得小心注意。
好在是他的照片、个人信息并没有怎么流传于外,毕竟他很多时候都是居于幕后,这种时候反倒是何书桓更危险些,毕竟他之前拍摄虹桥和宝山的战场照片,以及更早的绥远抗战,早已让他名声大噪,必然会引起日军的注意。
何况他本身还有南京外交官家庭的背景,日寇或许不会直接杀了他,但是想方设法抓住他,诱他投降,再拿他来当马骨却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