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看书网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繁体版 简体版
EZ看书网 >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838章 婚嫁之事,现实处境

第838章 婚嫁之事,现实处境

温以缇听闻自家娘亲提及温晴的婚事,原本淡然的神色霎时活络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急切,连忙追问:“他亲自来寻人问您情况?”

一旁的温以柔也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母亲,是什么婚事?我怎么从未听过?”

崔氏见两个女儿都来了兴致,先转向温以柔,细细讲了温家为温晴寻亲事的缘由。?s/s¨x¢i~a,o^s/h·u!o\._c′o~m¢

末了,崔氏又看向温以提,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估摸着那马二爷也是急了,毕竟正是壮年,内宅总不能一直没个女主人。再说他官至四品,你们是不知道,越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越离不得后宅的支撑。

男人们在外应酬打交道,女眷们在私下也有往来,若是马家后院连个体面的女主人都没有,同那些官眷打交道时,很多消息怕是要比别家慢上半拍。而且好些事,有个妥当的女眷出面,办起来才更顺理成章。”

崔氏说着,目光落在温以缇身上,带着几分担忧和提醒。

她总怕女儿当女官久了,心思都往男儿郎的路数上靠,却忽略了那些官眷在交际中的分量。

“除了女官,大多女子都守着相夫教子、打理内宅的本分,可这里面的门道,不是男人能轻易摸清的,藏着多少要紧的事呢。”

温以缇听着,唇边漾开一抹浅笑,语气温和却坚定:“娘亲,我从未小瞧过内宅的门道,您不必特意提醒我的。”

崔氏见她这般通透,也跟着笑了笑,眼底的担忧淡了些。

温以缇却敛了笑意,沉吟片刻,轻轻叹了口气,似有满腹心事。

温以柔在一旁轻声道:“若真是这样,这门婚事倒也合衬堂姐。她年岁确实不小了,如今再谈婚论嫁,总不能找个比自己小的,只能往年长些的里头挑。可三十岁上下,人品家世都过得去,又没成过亲的,实在是难寻。”

温以缇听着,眉头微微蹙起,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责:“我何尝不知这些?可姐姐,娘亲……哎,是我耽误了晴姐姐啊。”

她垂下眼睫,语气里满是怅然,“本来她二十五岁就能出宫嫁人,可为了我,硬是多熬了这几年。这些年,晴姐姐处处帮衬我,我总想着能给她寻个好归宿。若是我不知道她如今的难处,怎会让娘亲跟进马家的消息。”

温以缇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甘:“可这马家纵有千般好,底下终究是有孩子的,更别提还有个年纪不小、眼看就到成婚岁数的庶子。晴姐姐一个清清白白的黄花大闺女嫁过去,终究是委屈了。”

崔氏听着,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重心长道:“傻孩子,这世间的事哪有那么多全然公平的?你且想想,若那马二爷身边没有这些年纪渐长的庶子,以他的身份,想寻一门好亲事易如反掌,又怎会考虑晴姐儿?她今年都快三十了,马家便是再不济,寻个二八年华的姑娘也不难。若不是晴姐儿有女官的出身撑着,马家怕是早就另寻他人了,何苦纠结这许久?”

她话锋一转,目光沉了沉:“再说,若没有你,温晴那丫头生在那样的吏员之家,纵使沾着温氏一族的光,凭着你祖父的几分情面,等她二十五岁以宫女身份出宫,顶破天也只能寻个八九品小官做继室,能不能成还两说,又怎能攀得上堂堂四品知府的正妻之位?”

一旁的温以柔也看出妹妹的执拗,柔声劝道:“二妹妹,你重情重义想给趟姐寻个好归宿,我们都懂。可这四品知府的分量,你该清楚,多少人家的姑娘挤破头想嫁进去?便是那马二爷其貌不扬,底下庶子庶女、妾室一堆,照样有好人家的姑娘上赶着。更别说,条件比堂姐好的姑娘也不在少数。”

她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恳切:“你得明白,如今咱们温家能同马家坐下来商量这门亲事,靠的全是堂姐这女官身份,再加上祖父的面子。不然,马家怕是连考虑都不会考虑她的。”

温以缇垂着眼,半晌没再说话。

崔氏与温以柔交换了个眼神,见温以缇仍低头不语,崔氏便又温声劝道:“你大姐姐说的是实情。这人啊,总是要往高处走的。

这事若是让晴姐儿的娘家知道了,怕是连犹豫都不会有,她爹娘指不定要抢着攀这门亲呢。如今咱们不过是先同温晴透个风声,让她自己拿主意。”

说到这里,崔氏抬眼看向女儿,目光里带着几分审慎:“若她不想嫁个有分量的夫君,那便只能凭着自家这点权势,寻个未成婚配、年纪尚可的寒门子弟。或许是有些人家不介意她的年纪,可那样的婚事,从头至尾都带着算计。你想想,晴姐儿嫁过去日子能好过吗?”

她话锋微转,声音沉了沉,“若是将来那寒门子弟一朝飞黄腾达,或是咱们温家有了什么变故,到那时,晴姐儿在婆家怕是连立脚的地方都难有了。

那些年纪老大不小,还没成家立业,整日靠着家里接济的寒门子弟,人品真能靠得住吗?真要过那样的日子,反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个正经官太太。更何况,晴姐儿便是嫁了那样的寒门子弟,将来能不能当上官太太都未可知,若没有你祖父在朝中的帮扶,这官场路难走得很,能不能熬出头,怕是连个准数都没有。”

“想想孙家和刘家,”崔氏话说到这儿,轻轻叹了口气,末了丢下一句。

先前那家与温晴相看的顺天府八品官,最后是落到了刘家头上。

刘家那姑娘,实打实是未出阁的黄花闺女,才二八年纪,却还是给人做了填房。

说到底,无非是娘家没底气,她自己模样、品行、才学也都平平,高门攀不上。

若不是沾着温家这层姻亲,怕是连温晴这样快三十的男人,都未必能嫁得成。

刘氏与小刘氏怎能不急?可急也无用,刘家眼下没个能顶门立户的男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谁家娶亲不想挑个能帮衬自家的?温家再好,终究只是刘家的姻亲。

那点姻亲情分,本就随着年月渐长慢慢淡了,真要是上头的人有个三长两短,这层关系一断,刘家怕不是要落得个落魄的下场。

再说小刘氏的哥哥,如今刘家掌事的,本就是个没什么上进心的。这些年全靠着温家的帮衬,才混上了个从八品的小官,每日里得过且过,没半点自己的盘算和闯劲,更别提为家里谋划什么出路了。

温以柔跟着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怅然:“是啊,女子婚嫁本就步步是坎,处处要被掂量条件。反倒男人,只要身家样貌过得去,品行上些许瑕疵也都能被容忍。就说先前那门亲,不就有好些人家想把女儿嫁过去?这世道,终究是偏着的。”

崔氏接过话头,目光落在温以缇脸上时,分明看透了二女儿心底的盘算,便缓缓道:“都说实在不行,就找个寒门子弟。可你想,那些官宦人家,好不容易才甩掉了寒门的称呼,又怎肯选个寒门女婿?那样的人家根基浅,家底薄,女儿嫁过去,往后柴米油盐、人情往来,桩桩件件都是糟心事。

除非是庶出、家里极不受宠的,或是名声上有了瑕玷的女儿,才会被匆匆塞给寒门子弟。不然,便是像先前那样,找个没了原配的,也得是官宦之家,这便是世家与官宦之间的默契,谁也不会轻易坏了规矩。”

温以缇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显然是想到了其中的种种难处。

温以柔见气氛有些沉,忙打圆场,笑着转向崔氏:“母亲,您先前说的那位马家二爷,可见着真人了?模样生得如何?品行又是怎样的?也跟二妹妹说说,回头好给堂姐当个参谋。”

崔氏细细回想了一番,才开口道:“那马家二爷,倒真是出人意料。虽说快四十的年纪,可瞧着也就三十出头的模样,保养得极好。身上带着股文人特有的清隽气,站在那里,竟有几分玉树临风的潇洒。人家毕竟是官宦世家出身,如今又是四品知府,那气度自是不同凡响,模样品行,都是挑不出错处的。”

她顿了顿,又添了句:“我还特意托了马家相熟的人打听,说这马二爷不好女色,做事又稳重妥帖,倒真是个难得的良配,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家盯着,想把女儿嫁过去。”

温以缇在一旁听着,听说模样尚可、保养得当,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至少亲姐姐嫁的不是个形容枯槁的糟老头子。

她抬眼时,正撞见温以柔投来的目光,姐妹俩心照不宣,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那点释然,忍不住相视一笑,眼底的担忧淡了几分。

母女三人说着别家的亲事,话题自然绕回了自家。

大房的温以思,二房的温以伊,眼看到了年底就要及笄,男孩那边,温英衡和三房的温英捷也都到了该相看亲事的年纪。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鸿a#?特——————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x·q?i+s,h¢e*n¢.?c_o′m¢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崔氏轻叹:“这些时日,家里也在替孩子们留意着好人家。只是眼下京城里头,适龄又合适的,竟没什么太出挑的,一个也没相中。”

话锋一转,她特意提了提大房的温以思,毕竟二房、三房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生母操心,唯独温以思,得由她这个主母来筹谋。

“此前如姐儿那事闹的,柳姨娘如今对以思姐儿盯紧了,你们父亲也没少埋怨我。”

崔氏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这回若是再给思姐儿寻个平平无奇,或是门第不如温家的亲事,只怕那柳姨娘能豁出老命来闹,到时候家里又不得安生。

先前瞧着小勇那孩子不错,本想让他和思姐儿多相处,没成想闹出场乌龙误会,也就作罢了。思姐儿这孩子,胆子小,做事没什么主见,真要嫁去那些门第相当的高门大户,怕是学不来人家的玲珑心思,反倒容易被人算计。可若寻个门第太低的,又实在委屈了她……”

温以缇懂崔氏的难处,七妹妹是庶出,那些嫡出或是寻长房长媳的,自然是看不上的。

可若找别家庶出的,温家又未必肯屈就。更让人操心的是,七妹妹性子弱,真嫁过去,怕是撑不起场面,平白被人欺负、那些被娇惯坏了的小儿子,或者粗壮的武将,她也定然也镇不住。

如此一来,确实是困难。

温以柔这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母亲,不如让珹哥儿留意留意?他那些同窗里,或许有合适的学子,倒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温以缇忙在一旁附和:“是啊母亲,依我看,先寻个年岁相当的,先瞧瞧郎君的品行如何,同七妹妹是否适配,再慢慢看他家底境况,这样稳妥些。”

崔氏听着,眉头舒展了些,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先这样试试看了。”

母女三人不知聊到了哪个话题的尽头,倦意如潮水般一同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抵不住困意,相拥着沉沉睡去。

毕竟这一日折腾得实在太久,又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三人都睡得格外香甜。

那是温以缇唯一安稳踏实的一觉,连梦中都带着久违的松弛。她再次睁开眼时,只觉眼前一片模糊,好一会儿才看清,两张一大一小的脸庞正凑在眼前,睫毛上还沾着未褪的睡意。

见她醒了,两张嘴几乎同时张开,叠声唤道:“姑娘,你可算醒了!”

“二姨姨,你终于醒啦!”

是守在床边的绿豆和小灵儿。

温以缇迷迷糊糊转头看了看身侧,温以柔和崔氏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不忍打扰她睡懒觉。

温以缇无奈地弯了弯唇角,还没来得及开口,小灵儿就撅起嘴,佯装气鼓鼓地瞪着她:“二姨姨太不讲义气了!竟然趁灵儿睡着,偷偷把我送走,哼!”

一旁的绿豆眼眶红红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姑娘,总算见到你了。”

“绿豆……我好想你啊。”温以缇刚睡醒,嗓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浑身懒洋洋的,连抬手的力气都欠些。

绿豆见状,连忙机灵地扶着她坐起身,在她背后垫了个软枕。

温以缇顺势一伸胳膊,将绿豆和小灵儿都揽进怀里。

小灵儿被这温软的怀抱一裹,方才那点假装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只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绿豆也将头靠在她肩上,满是幸福。

——————分割线——————

收到关于书中女性角色的讨论,有读者觉得书中的女性角色“卑微”“不自重”,“婚姻也是卑微的求着男的”,“没看出来直面啥,女主整个一回避型人格,又自卑又妥协”“用不爱、利益之类包装”“不平等”。

这种评论只能说明你见识的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写的不是你想要的“独立女性样板戏”,是在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婚嫁全凭父母之命的真实底色里,那些没被碾碎的人怎么活。她们的妥协是枷锁下的喘息,她们的隐忍是绝境里的蓄力,不是你嘴里轻飘飘的“自轻自贱”。

连基本的时代背景都懒得理解,只会拿着现代标准对古人指指点点,与其在这浪费时间敲键盘,不如先搞清楚“古代”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想看的是打破一切的爽感,我写的是在枷锁里挣命的真实。

女主就算成了女官、走到高位,也是“被逼无奈”“被人当棋子”?没错,她起步时确实没那么多选择,命运的推手、旁人的算计,都是真的。

可那又如何?棋局里的棋子若自己没本事,早被碾碎成灰了。她能接住那些“推力”,能在各方博弈里站稳脚跟,靠的难道是旁人施舍?

各取所需四个字,说透了成年人的生存法则。她借势而上,凭的是自己藏在隐忍里的真才实学。

别人把她当棋子,她便借着棋子的身份,悄悄摸清棋盘的路数。弱小时弯下腰不是认输,是把力气攒在掌心,等时机到了,那蓄力已久的一击,才更见锋芒。

这道理简单到连街头小贩都懂:没本钱时先低头学手艺,有了底气再挑大梁。偏有人拿着放大镜,只看她低头的瞬间,看不见她攥紧的拳头。

若真觉得“被推着走”就是没骨气,自卑、不自爱,不平等。

那大概是没见过,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懂得,能在泥里扎根,才能在云里开花。

觉得我写古代女性不讲平等,说我价值观有问题?这逻辑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写的是古代,在那样的背景里,硬要让女性喊出“平等”的口号,那不是尊重历史,是写闹剧。

把现代的平等观生搬硬套到古代背景上,还要指责作者价值观有问题?这就好比指着清朝的辫子骂“怎么不剪短发”,对着裹脚布痛心疾首“怎么不穿运动鞋”。

不是故事有问题,是你压根没搞明白自己看的是哪个时空的故事。

我写她们的局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写她们在局限里的挣扎,是想讲人性的韧性。若你非要用现代的尺子丈量千年前的路,那建议你直接去看现代剧,别在这儿对着古人的生存困境,秀你的“平等优越感”了。

毕竟,承认时代的局限性,才能看懂她们在泥沼里开出的花有多不容易,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价值观?

最后,感谢大家愿意走进她们的故事,也感谢每一份不同的声音。(不包括恶意攻击、无脑评论。”

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前行的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不想错过《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更新?安装EZ看书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