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些人要是不把银子拿出来,他王承恩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
知道大明现在缺钱,知道崇祯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作为贴身太监的王承恩,必须得好好搞钱才行。
在王承恩不断的追问下,一群官员们相互推脱,不断的看着周边的人员。
“首辅大人,你可是文武百官的表率,要不你先来吧。”
“陈大人,你是礼部尚书,又深受皇上的重用,要不你来做个表率?”
“不不不,张大人,听说你的家中有好几个银号,平日里都富得流油,还是你先来吧。”
“成国公,你是众多武将的表率,又是当朝的勋贵,你应该第一个捐银子。”
……
众多文武百官,你推我、我推你,都想看着其他人带头,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出头鸟,一个个的纠结了半天,始终没人站出来。
王承恩:“……”
看不下去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王承恩瞅着众人的模样,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认真和严肃的催促起来。
“各位大人,你们这是干什么。”
“反正捐银子的事情,一个都跑不了,干嘛那么谦让。”
“来吧,来吧,不要再推诿了,皇上已经说过了,必须把银子捐出来以后,才能够离开皇宫。”
众多官员:“……”
听到了王承恩的认真和催促,不断推诿的一群官员们,当然也知道这样的情况。
可始终没人上前,一个个继续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周围的人群之中。
都想找出第一个出头的人,给他们这些人提供参考。
谁都知道第一个捐钱不好,因此都没人愿意站出来,只想把其他人拉出来。
俗话说得好,死道友不死贫道。
一群官员们争论之间,目光已经看到了落在最后的周奎。
此时的周奎小心翼翼,躲在人群之中,根本就不敢开口说话,生怕被一群官员注意到。
可就算是这样隐藏自己,官员们也已经发现了他。
迎接着一群官员投来的目光,周奎顿时感觉到不妙。
果不其然,还没有等他回过神来,就已经被官员推到了众人的面前了。
望着眼前的周奎,众多的官员不断开口恭维,也跟着一起起哄和催促。
“周老皇亲,你可是当朝的国丈,皇后娘娘的父亲,又是皇上亲自封赏的嘉定伯,平日里获得了皇上众多赏赐。”
“这种时候就应该站出来,充当第一个表率,千万不能让皇后和皇上失望了。”
在一群官员的恭维之下,周奎还想要继续不断的推脱。
只不过王承恩没有给机会,直接把毛笔递到了周奎的手中。
王承恩不想再拖下去了,这种时候必须让周奎带头,否则其他的人一个都不捐银子,这一场行动还怎么进行下去。
周奎:“这……”
看着众人的模样,以及手中的毛笔,周奎脑瓜子还有些嗡嗡的,别提有多么的不情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