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如此咆哮一声,烨林不由得想起了前世历史中这三人的生平和功绩。
杨士奇,字东里,最高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整个内阁的实际掌权者。
主张“施仁政、省刑罚、薄赋敛”,反对严刑峻法。多次上书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深得民心,是仁宗、宣宗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核心推动者。
谥号:文贞
杨荣,字勉仁,最高官至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极具战略眼光,永乐大帝五次北征蒙古均随行参赞军务,深得朱棣信任。常于危机时迅速决断;
性格外向,处事灵活,能协调内阁与六部关系。在“三杨”中常扮演“执行者”角色,弥补杨士奇过于持重的不足。
谥号:文敏
杨溥,字弘济,最高管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因太子朱高炽牵连被囚诏狱十年(永乐十二年),狱中仍坚持治学不辍,养成坚韧低调的性格。掌权后廉洁奉公,生活简朴。
注重刑狱公正,多次平反冤案。强调“法不可偏私”,主张以德化民,减少酷刑。
在内阁中多负责庶务协调与文书批答,勤恳无失,是“三杨”中最低调却不可或缺的稳定器。
谥号:文定
“啧啧啧,如今我若得此三人,那今日中午奏章上所说之事岂不是迎刃而解?”
一想到这儿瞬间兴奋起来的烨林当即上前挨个将三人给扶了起来。
“来来来都跪着干嘛呀,都快起来说话,起来说话!”
被笑意盈盈的烨林亲自从地上扶起,自从为官以来都从未受到过如此尊重的三杨当下就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陛下,我等三人只是无名小卒,怎可得陛下如此礼遇呼?”
说话都带着颤音,杨荣心中顿生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天豪情。”
依旧笑意盈盈的看着这三人,烨林语气感慨。
“先生此话诧异,三杨的名头寡人还是听说过的。”
似乎是怕三人不信,紧接着烨林就开始如数家珍一般的说了起来。
“杨士奇,字东里,乃是玄辛朝32年会试第一,殿试头名一甲状元吗,现如今担任的是户部仓管大使。”
“杨荣,杨勉仁乃是同年的榜眼,如今担任兵部车马司典吏。”
“杨溥,杨弘济是同年的探花,如今担任刑部磨镜司司狱。”
一听烨林丝毫不差的说出了自己三人的底细,杨荣直接就闹了个大红脸。
而杨士奇却是双眼放光的盯着烨林一拱手。
“想不到我三人还能简在帝心,这实在是让三杨惶恐不已啊。”
而完全是按照系统给出的信息念出对方身份的烨林却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东里先生此话就不对了,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如你们三人这等清正廉洁又敢干能干的忠心臣子在如今的大岷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突然想到了什么的烨林又看了看这三人认同激动的表情。
“啊对了,你们吃了吗?”
面上的笑容当即一僵,杨士奇三人皆是尴尬的埋下了脑袋。
而看到他们这副样子的烨林怎么会不明白呢,当即拉着三人的手就向皇宫里走。
“那还站在这儿干嘛呀,正好朕还未用饭,咱们一起吃点儿!”
……